ICC新视点丨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上)
| 招商动态 |2016-11-04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依靠低成本与优惠政策吸引外企落户的时代逐渐结束,为了吸引高端外资并让外商“扎根”,需营造多维度的“软环境”来突破“硬约束”,云南省国际商会认为,外资回归“国民待遇”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度给予“量身定制”,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构建“并非最便宜,但是最适合”的环境。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来华外资也逐步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型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资,尤其是三线城市如何更快更好吸引外资来华成为了考验招商引资的重要任务。
新常态外资硬约束
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16年9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90.1亿美元(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扭转此前两月连续回落态势,同比增长1.9%。2016年全年我国利用外资将保持平稳态势。
云南省国际商会在调查了会属的外商会员后发现,中国7、8月份使用外资的连续回落,印证了吸引外资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作为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东部地区,在引资质量明显提升、投资环境改善的同时,一些传统的引资优势正在消失。一方面是成本的上升压力,包括工资成本上升、社会保障要求增加、土地资源稀缺、环保要求提高等,另一方面是税收等传统优惠政策取消。
法律环境仍然不够完善
在新时期引资面临的各项约束中,“法律环境仍不够完善”被外商提及较多,
外商几乎都提到了知识产权保护。
事实上,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仅去年就处理了20多万件案件,上万侵权者受到了处罚。云南省国际商会会员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特凡·萨克认为,他也看到中国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上做出了更多努力,法治环境总体而言正在不断完善,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新常态外资新问题
以往一些外企看重中国的低成本和优惠政策,所以前来落户,当这些优势逐渐消失时,需要寻找新的“中国引力”,一方面需要通过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完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提升针对外商生活需求的配套条件,即以前追求企业“落户”,现在更注重外商“扎根”。
更加注重人文软环境
云南的问题主要是教育,国际学校少,会员单位从外聘请的专家,他们看重孩子在这里能否得到好的教育。能否让外国专家安心在此工作,总是让管理层感到有些“心中没底”。
优惠政策是短期的,“软环境”才是吸引外资更加持久的力量,大到法律法规,小到衣食住行,都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教育问题,担心子女在云南得不到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有时候也确实影响到他们的投资计划。
要考虑新一代外商的需求。老一辈的外商特别是台商港商让子女来接班,但这些年轻人尝试一段时间后,大多都选择离开,理由是“水土不服”。他们的理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比如说,没有高品质的酒吧,这方面如何改善真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前以对于云南招商引资来说,主要考虑给什么样的优惠条件,现在形势改变了,对外商来说,比政策更重要的是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
云南省国际商会:
云南省商务厅办公区: